經文: 「過了四十年,在西乃山的曠野,有一位天使,從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悲歎的聲音,我也聽見了。我下來要救他們,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徒7:30-34)
經文: 「過了四十年,在西乃山的曠野,有一位天使,從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悲歎的聲音,我也聽見了。我下來要救他們,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徒7:30-34)
聖誕節是個天主教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也是個西方人的民俗。大家都知道耶穌不是12月25日零晨生的,因為牧羊人在曠野過夜,應該不是他們在冬天的舉動。但耶穌基督就是主(耶和華)道成肉身,這是絕對真實的。他出生的時候,有天使向牧羊人報信,因為主降卑的時期,祂要以「卑微的嬰孩」生在猶大伯利恆的馬槽裡,一生是個「卑微的拿撒勒人」,以此向人顯現。這相當於主從「至聖所」出來到世上,所以,祂常以「我父的殿(約2:16)」或「我父的家(路2:49)」來表達聖殿,因為「父神」是肉眼不能見的神;而是藉著主(耶和華)顯現(創18:1;出33:21-23)在人面前,就像耶穌的登山變相(太17:1-13;可2:13;路9:28-36)。只是主降卑在世上時,看起來像是主獨自一人,但其實不是;主耶穌說:「...我不是獨自一人,而是差我來的父和我在一起。(約8:16)」主在天上寶座的周圍都是各樣的天使(參見啓示...錄),所以,當祂來到世上(包括在曠野受試探,在客西馬尼園裏禱告,和在墳墓裡復活)的時候,也是常有天使來伺候祂。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哥林多後書五14~15
聖經理應成為我們文學菜單的首選。
我們花在讀聖經的時間,若是和花在餐桌上的時間不相上下,靈命和性格保證會健壯無比、生意盎然。無論環境如何,也不會失去內在的喜樂。
在前一篇我們說到耶穌被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派人將他抓去,根據約翰福音書的寫法,這些人當中有羅馬政府的兵丁。不論是只有猶太人或是包括羅馬兵丁,其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實,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就是耶穌的學生猶大以「吻」作暗號,讓要抓耶穌的人在深夜裡看清楚那要抓的對象。
許多人常想要高人一等,成為主管,領袖,然而一位真正的領導者,卻往往是能將姿態放得最低的人,這也就是所謂的「僕人式領導」。僕人是供人使喚或做雜務的人,領導則指統率,引導;僕人和領導,這兩者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但放在一起的時候,卻有著更深的涵義。
在一場船難中,唯一的生存者隨著潮水,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他天天激動地祈禱神救他能夠早日離開此處,回到家鄉。他還每天注視著海上有否可搭救他的人,但卻是除了汪洋一片,什麼也沒有。後來,他決定用那片帶他到小島的木頭造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以保護他在這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並且保存他所有剩下的東西。
我曾讀過一篇寓言故事,說到有個人走進一家商店,十分吃驚地發現,站在櫃檯的竟是上帝。所以這個人近前問道:「您在賣什麼呢?」上帝回答說:「你想要什麼呢?」這人說:「我想要讓自己和世界都得到幸福,平安,免於恐懼。」上帝微笑回答說:「我這裏沒有果實,只有種子。」
腓立比書四章6節說,我們可以向神求。信徒向神求的東西多半不外某幾類的賜福、渴望的結果、摯愛獲得醫治等等,但有些時候,無所不知的神知道,「拒絕」人的要求,至終反而是較好的。
...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你的一生由若干不同的時期所組成。自然界有著不同的季節,靈命世界的情形也是這樣。農夫知道絕不能在冬天撒種,因此,他們利用嚴冬這段時間來修理農具,為耕種作事前的準備。當暖春一到,他們就進行播種,不用再浪費時間修理農具,或等到這個時候才進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