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永恆的大計劃中,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而復興的禱告,正是祂對我們榮耀的託付。


近年來,神從世界各地先後差派許多僕人使女來到台灣,傳講祂的信息,其中不約而同的,他們都領受了同一個異象,對台灣眾教會基督徒大力傳遞一個基本而重大的神國使命,即—禱告。


如今,世界各地教會、牧者一致發現一項屬天的法則:禱告是教會復興的關鍵。不只個人生活,守望國度以至於宣教,沒有禱告,就沒有復興的火。從聖經中,我們可以明顯看見,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關注;教會生活的落實,一如過去門徒的集結,凝聚禱告,成為復興。




連結神的大使命

你相信嗎?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神將賜下極大的復興!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先知、國度領袖,都紛紛奉主的名前來傳遞祂對華人基督徒的神聖命定和託付:連結祂的大使命,裝備自己迎接復興,讓這地看見祂的榮耀。在世界億萬人口中,神揀選了我們連結祂的榮耀大使命,即使我們看自己是何等渺小,耶穌卻說過:「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路加福音十二章32節)在神永恆的大計劃中,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而復興的禱告,正是祂對我們榮耀的託付。


回到屬靈的基本面上,神不斷呼召基督徒回歸一項基本動作就是禱告。禱告是和神之間的交通方式,也是屬靈生命的根基,因此,神不斷呼召我們回到這屬靈根基上,去和祂建立更親密的生命關係。事實上也唯有如此,才能迎接更大的復興。以基本面而言,如同建造一棟樓房,要蓋得高,地基就必須先紮得穩;新兵入伍,也必須先操練基本動作,何況是基督的精兵?基本動作不紮實,斷無法承接神的託付;沒有屬靈生命實質,就沒有國度復興。




靠禱告過得勝生活

回歸聖經,可以看見其中非常著重關於禱告的教導,無論舊約先知或新約使徒,生命態度都以禱告為核心;無論個人生活或爭戰得勝,藉由禱告倚靠神,皆是不二關鍵。


歷代志下有段記載給我們很大的提醒,談一對父子先後為王、治理一個國家,遇到同樣的難處,他們不同的反應和處理方式,帶出截然不同的結果。當時外患重重,同時遭遇以東人的欺壓加上非利士的攻打,做父親的亞哈斯王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尋求人的幫助。他憑藉自己的分析、研究、策略、經驗,判斷應該尋求強盛的國家亞述,卻忘了造天地之耶和華才是最大的幫助。


結果呢?廿八章敘述他去找亞述王的過程和結果,可以看見,亞述不但沒有幫他的忙,反而帶來更大的欺凌;他盡可能滿足亞述,不但無濟於事,而且「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歷代志下廿八章22節)他把眼目對準人,慌亂中越發照人的方式引發犯罪,甚至建邱壇、燒香、向別神獻祭,結果就是遭致敗亡。


亞哈斯王有個很大的失敗點,即「亞哈斯在猶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華」(19節)。什麼是「放肆」?也就是任意而為,沒有讓神作主。大衛曾禱告祈求:「求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詩篇十九篇13節)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反省自己,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是立即轉向耶和華,還是像亞哈斯王一樣胡亂抓取?


事實上,神允許我們在生活中遭遇難處,並且應許我們能倚靠祂得勝—從亞哈斯王的兒子希西家身上,就能看見這個得勝的榮耀見證。面對敵人的攻擊和挑釁,希西家看清根本問題不在敵方,而是困難的背後,神提醒了些什麼。


他深知:「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祂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歷代志下卅二章7-8節)他遇到的是比父親更大的困難,但卻抱持著截然不同的反應,來到神面前認罪悔改,謹守禱告。他的方式超越人的方式,果效也超
乎人的所求所想。神派遣使者到亞述營,一夜之間,殲滅了十八萬五千個敵人!禱告,是倚靠神的方式,當我們憑信心把問題移交給神,神必接管。




從個人拓展到家庭、教會、城市

禱告的果效來自神的大能,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神看重信徒之間同心合意的禱告,耶穌說:「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十八章19節)除了持守個人的禱告生活,致力於建立家庭禱告祭壇、推動教會禱告會,以至於用禱告守望城市,都是神對我們的託付。


以建立跟神之間深刻的生命關係為禱告實質,在每一個家庭中,當由父母親帶著孩子來到神面前禱告,建立和父神之間的關係。家庭有了禱告祭壇,就如同有了屬靈的屋頂,得以擋風遮雨;同樣的,教會也是會眾的遮蓋,設置各種造就信徒的聖工,而每一項事奉,都當建立在禱告的根基上。「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篇一百廿七篇1節)沒有穩固的禱告根基,再多作為,都只是草木禾禾皆,徒勞無益,一焚即燬。


如今我們期待台灣能夠轉變,而在教會的禱告殿和國家的禱告城牆之間,連結的正是城市的禱告塔。建立了個人和家庭的禱告祭壇、教會的禱告聖殿,神還要我們站立在城市的守望台上,看顧城市的需要,為國家禱告。亞伯拉罕就是個忠心的守望者,他的禱告,遮蓋、翻轉了整座城市。


當神要滅所多瑪時,亞伯拉罕得以站立在神面前求問:「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還剿滅那地方嗎?」(創世記十八章20節),如此,從五十個義人,到四十五個、三十個、二十個、十個,神最後承諾:「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32節)神興起我們為城市、國家守望,發揮撼動性力量,因為,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


持守深度禱告的方法

藉由禱告、和神親密交通,建立生命的關係,是神所賜給我們極大的祝福。何等不可思議,永生獨一真神,願意和我們建立生命的關係!前面提到亞伯拉罕的禱告,在這段記載中我們看見,亞伯拉罕和神的關係,是到了可以步步商量的地步,這是一份朋友的交情,耶穌也對門徒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十五章15節)


朋友的交情,是需要每一天、日積月累去建立的;一份愛的關係,是真實的同在,而非僅只於蜻蜓點水的報到,神應許:「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四章8節)我們的父神,每一天都等候我們來到祂面前,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親近祂。無論再忙碌,每天固定一段時間禱告親近主,是一種分別為聖的態度,即使只是十分鐘。分別為聖,又猶如金錢上固定的十一奉獻,這是信心與委身的行為,神必敞開天上的窗子、滿溢地傾倒祂的福分;金錢尚且如此,何況時間?沒有一個戀人希望只得到丈夫的薪水,而沒有相聚的時光,愛我們的主,也渴望與我們親近,甚於其他。


建議從每天十分鐘開始分別為聖,培養固定的禱告生活,再逐漸增長時間。至於禱告內容,華神前院長林道亮曾推動一種很有力的方法,即把每天禱告時間平均分成三段內容:


第一段 開始的時間,先用於讀神的話語,並且求神開我們心竅,有明白聖經的智慧,如路加福音廿四章45節說的:「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


第二段 讀了神的話之後,中間的時段,用於默想神的話,進一步抓住神的應許。詩篇一篇2節:「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第三段 最後進入禱告階段,用神的話來禱告,並且進入更深的守望。除了自己的軟弱、生活的難處,還進入神的心意,在禱告中貼近神的心,建立生命的關係。


從個人開始,持守深度禱告生活,活在和神之親密同行的關係中,而後聆聽神對城市的心意,連結在祂的大使命中,我們縱使只是「小群」,卻將看見神的大復興。過去,神感動以賽亞「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並不息聲」,如今,我們也奉主名宣告台灣因禱告而復興!火熱、恆切,「不靜默」、「不息聲」,直到台灣也如耶路撒冷般成為「可讚美的」,直到在這地看見神的榮耀。








                                                                    寇紹恩 牧師





                                          *好消息雜誌2006年五月號/第13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nusdei1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