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蒙師傅的教訓」,講到作者在十幾歲時,進入了一個鞋店,跟著老闆學做店員的故事,平易而動人。


文中提到的這位老闆給作者的一項至深刻的影響,是在他剛進入店時,老闆要求他都要非常殷勤的招呼每一位客人,因為他的店位置點不夠好,客人一定要多走段路才能到他店裡,衝著客人這份心,都得要額外殷勤對待·但作者卻有幾分猶豫,殷勤?如果店裡根本沒有人家要的貨色,怎麼殷勤法呢?


老闆就告訴他說︰「客人所要的東西,你不可能樣樣都有,但你總能拿自己有的東西給他們看,至於他們想不想要,讓他們自己決定好了。如果你什麼都拿不出來,他們要選擇也無從,就會到別的店去找。記住︰你總有些引起客人興趣的東西,至於是什麼,你就要動腦筋想想了。」


這段話,不僅影響了他日後做店員的態度,重要的是滲透到他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從事業到家庭,還有許多其它方面,他認為這是一個無往不利的生活祕訣。「別人要的東西你不一定有,但你可以把自己有的東西給他們。」他說︰「就算你沒有一雙合適的鞋子或者一盒鞋油可以給他們,你也可以給他們一點好意。」總之,總有東西給出去。


我覺得這個體會很有意思,雖然,我們不賣鞋,但如果我們能活用這個道理,必定活得更快樂。通常,我們都會有點自卑,與人在一起時,會覺得︰他有什麼什麼,我呢!沒有這、沒有那。往這個方向一深入思考,我們會很沒信心,而且會無意間將自己所有的一些長處、優點都藏起來了,以致於別人想認識我們都無從認識起。但如果,我們能秉持文中老闆的教導︰「不要想你能滿足每個人,但你總有能引起別人興趣的東西,找出來,秀出來,而且,儘量的把你所有的拿給人家看,由別人決定他要不要。」如此一來,我們的重點可能不會放在我希望我如何,而會放在我能做什麼,我們不用不住地揣測別人的心意去滿足對方,而是盡力提供自己能做到的讓對方選擇,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一是主動一是被動,我以為每個人能在全然接納自己的情況下主動性的過日子,才有可能將上天賜給我們的能力、恩賜全然發揮,也才是一種活得痛快的生活方式,不過,在這之前,就得認真思考我們有什麼了。


文中老闆要作者動腦筋想想,的確,這是個要動腦筋想想的問題,如何,花點時間動腦筋想想我們各自有什麼吧!知道自己所有,再儘量的展現出來,好嗎?







                        金明瑋









               *宇宙光雜誌83年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nusdei1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