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人,他的出身很卑微,他的心理很不健全。從小,他在家中就沒有地位
,長大了更被掃地出門。家人不接納他,社會更棄絕他,他成了社會的邊緣人。


耶弗他(士師記十一~十二章)是一個異教神妓的兒子,他的父親基列在生他時
還沒有正式的妻室。他的出生是父親荒唐生活的印記,他身上一輩子帶著這紅
字的羞辱。家不是他遮風蔽雨的地方,母親的身分讓他在家中倍受歧視,不負
責任的父親,更令他感到徹底的無助。他的幼小心靈,未曾感受到一絲家庭的
溫暖。


他的父親後來又有了合法的妻子兒女,他們看他是來爭奪財產的人,絕不能容
忍家中竟有這樣一個異類。當他長大成人,到了應該成家立業的時候,即被親
兄弟趕出家門。他們唯一留給他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可在我們父家承受產
業,因為你是妓女的兒子。」


嶄露頭角

但是卑微的出身,遮掩不了他的領袖才華;親人的拒絕,挫折不了他的英雄氣
慨。他前往亞蘭(就是今天的敘利亞),住在離家很遠的陀伯地。有些匪徒聚集
到他那裏,與他一起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他成了綠林好漢的首領,像落魄時
的大衛(撒母耳記上廿二章2節;廿七章8~9節),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可
惜他空有一身好武藝,卻不能用來保家衛民。


然而機會終於來了,約旦河東岸的以色列人受到鄰國的威脅,亞捫人(約在今
日約旦的首都安曼附近)不斷來攻打他們。以色列長老們這才想到耶弗他,派
人邀請他來作他們的元帥,率領他們與亞捫人爭戰。


一開始耶弗他不相信他們的話,揶揄他們:「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
離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裏來呢?」顯然他心中多年的積
恨一時難消。那些長老再三保證,他們是誠心誠意邀他回去,作基列所有居
民的領袖。耶弗他這才勉強同意,並提出條件,不僅是這次他率領他們去打
仗,等到戰事結束以後,他仍然要作他們的領袖。他要衣錦還鄉,一雪前恥
。眾長老爽快地答應了他的條件,於是耶弗他與基列的長老們一同回去。百
姓立他作元帥,他們並在約旦河東的米斯巴,在耶和華面前起誓立約,以昭
鄭重。


獲得全面勝利

耶弗他首先採取外交途徑來解決眼前爭端(士師記十一章12~28節)。他派遣
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質問亞捫人為何攻打以色列民。亞捫王聲稱,以色列
人從埃及上來的時候,佔據了亞捫人的地,並要他們立即歸還。這真是豈有
此理。使者答稱,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一路經過許多地方,秋毫無犯。即
使來到約旦河東,也未佔據河東的摩押地和亞捫人之地,反而是繞遠路過去
。後來以色列人打敗了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就住在希實本一帶,與亞
捫人比鄰而居。這三百年來,亞捫人也一直與住希實本一帶的以色列人相安
無事,為何現在卻來挑釁,攻打以色列民呢?但是外交的努力未獲正面回應
,戰爭一觸即發。


這一段經文也給以色列早期歷史一個有力的註腳。以往有些學者主張,以色
列民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紀才出埃及,甚至有學者以為沒有「出埃及」這回事
,只是當地的農民起義。但是本段經文清楚講到,以色列民的確有出埃及的
事實,而且當耶弗他的時候(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他們在應許之地已經有
三百年了。


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的身上(士師記十一章29節),證明他被選立作以色列
人的領袖,不僅有人的揀選,更有真神的印證,像同為士師的俄陀聶、基甸
與參孫(士師記三章10節;六章34節;十三章25節)。他走遍約旦河東的基列
和瑪拿西,招募精兵勇士,來捍衛家園。當爭戰的號角吹起,他率領以色列
人大獲全勝,攻取亞捫人二十座城,把他們制服。


缺乏真理引導

然而甜蜜的勝利背後,隱藏著苦澀的悲痛。耶弗他在出征前,曾向耶和華許
願:「我從亞捫人那裏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甚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
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士師記十一章31節)可能
他想要獻一個奴隸給上帝,這在當時異教的環境中本不足為奇。或許是因為
他在異邦待久了,受到異教風俗的影響,以為獻牛羊牲畜都不足以彰顯他一
個民族領袖的身分,惟有獻人為祭,才能充分表達他對神的崇敬。萬萬沒有
想到,當他憑信心凱旋歸來(希伯來書十一章32節),首先拿著鼓跳舞出來
迎接他的,竟是他的獨生女兒,他唯一的骨肉。


女兒立刻曉得怎麼一回事,父女二人抱頭痛哭。凱歌變為哀歌,慶功宴變成
追思會。耶弗他得勝了仇敵,卻失去了一切。我們不知道這閨女的名字,或
許是聖靈故意溫柔的隱瞞,只知她央求父親,准她與同伴到山上哀哭兩個月
,之後「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她行了」(士師記十一章39節)。按照耶弗他
嚴厲的個性,暴烈的脾氣,他大概真的把女兒獻為燔祭了。他有愛國的熱忱
,宗教的激情,但卻缺乏真理的知識來導引,以致一時急躁莽撞的許願,造
成無可挽回的傷痛。其實聖經中一再嚴厲禁止以人為祭。


聖經中另有幾個冒失起誓,以致釀成巨禍的例子。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
掃羅王與非利士人爭戰時,曾魯莽地叫百姓起誓,「凡不等到晚上向敵人報
完了仇吃甚麼的,必受詛咒」(撒母耳記上十四章24節),結果差點害死不
知情的親生兒子約拿單。


耶穌同時代的希律王,有一次在生日宴會上酒後狂言,只因姘頭希羅底的女
兒跳舞惹他開心,就不經大腦、不計後果地說:「隨妳向我求甚麼,就是我
國的一半,我也必給妳。」結果即使自己滿心不情願,還是命人害死了義人
施洗的約翰(馬可福音六章21~28節)。箴言說:「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
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十八章21節)


無情報復

耶弗他的苦難並沒有完全過去,以色列中的一族「以法蓮人」,上來向他爭
鬧:「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他們還威脅要燒耶
弗他和他的房子。其實這不是以法蓮人第一次有類似的舉動。多年以前,基
甸與米甸人爭戰時,以法蓮人也未同去。戰後卻來怪基甸沒有招他們同去,
以致他們失去了勝利的光彩。那次,基甸婉言相勸,好不容易才叫以法蓮人
的怒氣消了(士師記八章1~3節)。沒有想到以法蓮人前次得了便宜,這回
還如法炮製,又來向耶弗他吵鬧,他們以為耶弗他也像基甸一樣好說話。


但是這一次他們可是找錯了對手,耶弗他嚴厲的對待以法蓮人,絕不手軟。
他早年受盡兄弟們無情的對待,只能忍氣吞聲。現在他面對以法蓮人無理的
取鬧,也回以無情的報復。不但戰場上殺得他們片甲不留,落荒而逃,而且
派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凡是渡河的人,就要求他用當地的方言講「示播列
」。只要發音不準確,說成「西播列」的,證明是以法蓮人,一律格殺勿論
。這樣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士師記十二章1~6節)。


以法蓮人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精神科醫師稱這種心理為精神方面的癌症,
近乎無藥可救。他們以為吵鬧的孩子有糖吃,但是遲早要嘗到苦頭。而基甸
與耶弗他面對以法蓮人同樣的毛病,不同的處理手法,也帶出截然不同的結
果。箴言上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十五章
1節)


悲劇人生

耶弗他作以色列人的士師六年,聖經上未像描述其他士師那樣的話說:「國
中太平多少年」(參士師記三章11節,30節;五章31節;八章28節)他留給
以色列人的,只有無盡的哀傷。卑微的身世,激發他向上的心志。艱苦的環
境,磨練出他堅毅的性情。然而缺乏真理的造就,帶來偏差的屬靈觀。自卑
的心態,投射出虛榮的奉獻。莽撞的誓願,造成無邊的懊悔。偏狹的心理,
養成暴烈的脾氣。嚴厲的手段,造成流血的創痛。他是亂世中的悲劇英雄,
黑夜中的孤星。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 賴建國*


             *摘自〔中信〕月刊第508期 2004.06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nusdei1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