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這麼大的罪,還一付不在乎的樣子,忝不知恥!」當郝絲特從法院走出來,久候的群眾立時激動了起來,不時傳來咒詛聲:「這種壞女人,不配住在我們這個好地方!」「讓我們審判,會比法官大人的更公正!」這個醜聞發生在兩百多年前美國殖民地時代的波士頓鎮上,人群中多半是保守的清教徒,若是手中握有石頭,恐怕會恨不得當場把她打死。除了清秀的面貌,帶著堅毅的眼神,郝絲特懷抱著小嬰兒,從容地跟著法警走向廣場的絞刑台。


紅色英文字母A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胸口佩帶一個頗為醒目的英文字母A,代表的是Adultery(姦淫罪);鮮紅的顏色,在陽光下顯得更刺眼;這是法庭的判決,規定她終生佩帶;並且罰她站在刑台上三個小時,公開那共犯者的身分。鎮上的長者來勸她,但是郝絲特堅定地表示:「我絕對不會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受人尊敬的牧師也勸說:「這樣的罪不是妳一個人應該承當的,必要時妳應該說出共犯者。」 


在群眾當中出現一個打扮成蠻人的男子,和一個印地安人在一起,原來他就是郝絲特在英國時的醫生丈夫齊瑞格,他先遣郝絲特到新大陸發展。一般相信他在大西洋途中的船難喪生,但是他被印地安人救起,並且學習他們的草藥治病。當他來到波士頓,剛好碰到郝絲特被公審,他以指頭按著口,暗示不要說出他的身分,郝絲特瞭解到對他這是恥辱,並且守口如瓶。 但因她不肯說出共犯者而下獄。


出獄之後,郝絲特被迫住在郊外,還好她擅長針織,得賴以維生。但是,有人提告她沒資格當母親,要把她的女兒珠兒(Pearl)交給他人領養。郝絲特在法庭陳述說:「我犯了罪,得罪上帝,已得到應有的處罰,但上帝不至於完全沒有給我恩典,珠兒就是,請勿將她從我奪去。」眾人以為有理,珠兒遂得以和母親同住,逐漸長大,並且討人喜愛。


罪疚、痛苦和懺悔

年輕的牧師丁默岱極為優秀,素來受教友愛戴,但先天體質不好,加上禁食苦行,因此十分孱弱。而急欲復仇的醫生齊瑞格被召來照顧他,並發覺牧師身心備受煎熬,懷疑他就是珠兒的生父。在一個深夜,牧師居然走到刑台上仰天長嘯,郝絲特和珠兒去幫一個老婦人回家時路過,三人一起合站台上,仰頭彷彿看見天空飄過一個紅紅的A字母。跟蹤而來的醫生更加確信這是事情的真相。


終於在一個鎮上遊行慶祝的場合,牧師覺得他的時候到了,郝絲特、珠兒也一起站在刑台上。牧師對著眾人說:「你們愛我,以為我聖潔,其實,看看我所隱藏的罪,以及上帝給這個罪人的懲罰!」他掀開胸口的衣襟,露出一個紅紅的A字母刺在身上。在眾人驚恐與不敢置信的情況下,珠兒親吻了奄奄一息的父親,淚水滴在他的臉頰上;背著不可承受的罪疚、痛苦和懺悔,牧師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


這個故事出自美國小說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名著《紅字》(The Scarlet Letter),故事最後說,醫生齊瑞格也抑鬱而終;珠兒找到一個很好的歸宿;郝絲特則不知去向,但是她晚年又回到波士頓,仍然堅強,樂於助人,胸口仍然掛著紅色的A字母;許多人不解,就以為那是代表Able(能幹的),或是Angel(天使)。


讀這篇小說的讀者或看過電影的觀眾,很難只把它當小說故事看,而不去省思現今社會道德的現象,以及觸動個人道德隱私的省察,也很難不打一場內在的善與惡、良心與律法、我有沒有「紅字A」的大戰。霍桑及其世家本是保守的清教徒,卻勇於對付基督教信仰裏惡因惡行的罪(sin),從隱藏不為人知的私密到赤裸裸外揚的不堪,透過小說的佈局與扣人心弦的劇情,不但不掩飾,簡直就是把人性中的罪端上解剖台,並且「一劍穿心」。 


誰是沒有罪的

馬克吐溫說:「每個人都像月亮,都有其陰暗面。」聖經中的使徒保羅甚至形容自己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又譬如顯現在小說《紅字》、或港星陳冠希事件中的人物顯而易見的罪人(sinner),但是誰又敢說自己沒有惡因惡行的罪(sin)呢?在《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詩歌裏,曾經販賣奴隸的作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形容自己是低賤無品的wretch,居然也蒙受上帝的救恩,所以說,這樣的恩典Grace是出人意料的Amazing;也願這樣奇異的恩典臨到陳冠希和他受傷害的朋友們;上帝恨惡罪,但是祂愛罪人。


在約翰福音八章七至十一節記載,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女人;她是在行淫時被抓到的,被帶來試探耶穌如何處置。耶穌問他們:「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從老到少一個個都走了,沒有人定她的罪。耶穌說:「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所以,聖經羅馬書三章廿三節說的沒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那我們人要逃避到哪裏才能隱藏自己的罪呢?學習選擇違背上帝命令的始祖亞當和夏娃,躲在大樹後面,以無花果樹葉遮蔽赤身露體嗎?我們人在良心與道德上的控告要到幾時才能得著饒恕呢?而沉重的罪愆又要如何得赦免、得釋放呢?或者就是手握石頭來丟在別的罪人身上以掩飾自己的罪呢?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一章十五至十六節說:「『基督耶穌降世的目的是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靠、值得完全接受的。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可是這正是上帝憐憫我的原因,好使基督耶穌對我這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顯示他充分的忍耐,使我得以作那些以後要信他、接受永恆生命的人的榜樣。」(現代中文譯本)在上帝面前,罪與罪人都無所遁逃,人人都是當事人,人既有保羅這樣的好榜樣,又豈能只做旁觀者而不見賢思齊呢?







                         余 磊 







                                     *中信月刊第556期 2008.06出版*







・・・・・・・・・・・・・・・・・・・・・・・・・・・・・・・・・・・・・・・・・・・・・・・・・・・・・・・・・・・・・・・・・・・・・・・・・・・・・・・・・・・・・・・・

毎個人的胸前

都有一個A

可能是Able

可能是Adultery

也有可能是Angel

還是其他的A



我相信

最棒的








Amazing Grace






馬克吐溫說:「每個人都像月亮,都有其陰暗面。」

聖經中的使徒保羅甚至形容自己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

《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形容自己是低賤無品的wretch,居然也蒙受上帝的救恩





所以說

這樣的恩典Grace是出人意料的Amazing

也願

這樣奇異的恩典

臨到毎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nusdei1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